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回望我們黨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崢嶸歲月,對于繼承光榮傳統,以優良作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意義十分重大。
我們黨贏得勝利靠兩種力量,一是強大的真理力量,二是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延安作風集中承載著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和性質宗旨,深刻彰顯了黨的政治本色和人格力量,廣泛贏得了民心。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根基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信念。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共產黨人獲得和擁有無比強大的力量,錘煉出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風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甘愿舍棄一切直至獻出生命。“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因年荒,今歲乏食”。這是1937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給好友戴與齡的信,信中提出借200元接濟在四川老家乏食的兩位母親。“我管的錢是抗戰軍費,不能動呀!”這是八路軍冀南抗日根據地某金庫主任王榮卿面對挨餓的母親對哥哥說的話。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八路軍總司令竟要靠向好友借200元來接濟自己的母親,一個守著金庫的主任眼看著自己的母親挨餓也不動用抗戰軍費。共產黨人這種“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清廉與忠誠,以強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歷史的選擇。這種革命理想,如磁石般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熱血青年,令他們“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延安時期,全國各地的愛國志士和抗日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沖破敵人重重封鎖,奔赴延安尋求救國真理和道路。圖為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延安革命紀念館供圖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底氣在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延安時期,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相依,從黨的領袖到普通黨員干部,都“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雷公為什么不打死毛澤東”?毛澤東同志聽說后沒有追究這句話是誰說的,而是反思農民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當得知是邊區政府的征糧政策給農民造成的負擔過重后,我們黨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最后的一口糧,做的是軍糧;最后的一塊布,做的是軍裝;最后的一個兒子啊,送到了部隊上”,這首當年的歌謠,連同那如林的擔架、如流的推車,一起見證了什么是真正的黨和人民軍隊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美國外交官約翰·戴維斯寫道:“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現代中國歷史中第一個得到人民群眾積極廣泛支持的政府和軍隊。他們得到這些支持,因為這個政府和軍隊是名副其實地屬于人民的。”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延安時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對敵后戰場的瘋狂進攻、國民黨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黨和人民軍隊一度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面對解散、餓死還是自力更生的抉擇,黨政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干部群眾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以軍民團結一致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是一切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敗之地,和蔣介石的一切依靠外國,完全相反。我們是艱苦奮斗,軍民兼顧,和蔣介石統治區的上面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是一定要勝利的”。
作風連著民心,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生死命運。1947年底,毛澤東同志作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的重大戰略判斷,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國共兩黨的人心向背到了一個分水嶺。由于抗戰勝利以后國民黨政府所作所為,使得民怨沸騰,國統區的人們徹底喪失了對國民黨統治的信心,連那些過去的中間派,都站到了國民黨統治的對立面。“國民黨區域人心動向變了,蔣介石被孤立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站到了我們方面”,“蔣介石逐漸失掉人心,我們逐漸得到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歷史過程,深刻印證了這個千古不易的真理。
更多內容,詳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員林經緯文章《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談起》